上焦篇:秋燥


  54.秋感燥气,右脉数大,伤手太阴气分者,桑杏汤主之。
 
  前人有云: 六气之中,惟燥不为病,似不尽然,盖以《内经》少秋感于燥一条,故有此议耳。如阳明司天之年,岂无燥金之病乎?大抵春秋二令,气候较夏冬之偏寒偏热为平和,其由于冬夏之伏气为病者多,其由于本气自病者少,其由于伏气而病者重,本气自病者轻耳。其由于本气自病之燥证,初起必在肺卫,故以桑杏汤清「气分之燥」也。
 
  〔桑杏汤方〕辛凉法。
 
  桑叶一钱,杏仁一钱五分,沙参二钱,象贝一钱,香豉一钱,栀皮一钱,梨皮一钱。
 
  水二杯,煮取一杯,顿服之,重者再作服(轻药不得重用,重用必过病所,再一次煮成三杯,其二三次之气味必变,药之气味俱轻故也)。
 
  55.感燥而咳者,桑菊饮主之。
 
  亦救肺卫之轻剂也。
 
  〔桑菊饮方〕方见前。
 
  56.燥伤肺胃阴分,或热或咳者,沙参麦冬汤主之。
 
  此条较上二条,则病深一层矣,故以甘寒救其津液。
 
  〔沙参麦冬汤方〕甘寒法。
 
  沙参三钱,玉竹二钱,生甘草一钱,冬桑叶一钱五分,麦冬三钱,生扁豆一钱五分,花粉一钱五分。
 
  水五杯,煮取二杯,日再服,久热久咳者,加地骨皮三钱。
 
  57.燥气化火,清窍不利者,翘荷汤主之。
 
  清窍不利,如耳鸣目赤,龈胀咽痛之类。翘荷汤者亦清上焦气分之燥。
 
  〔翘荷汤〕辛凉法。
 
  薄荷一钱五分,连翘一钱五分,生甘草一钱,黑栀皮一钱五分,桔梗二钱,绿豆皮二钱。
 
  水二杯,煮取一杯,顿服之,日服二剂,甚者日三。
 
  〔加减法〕耳鸣者加羚羊角、苦丁茶。目赤者加鲜菊叶、苦丁茶,夏枯草。

  咽痛者加牛蒡子、黄芩。
 
  58.诸气膹郁,诸痿喘呕之因于燥者,喻氏清燥救肺汤主之。
 
  喻氏云: 诸气膹郁之属于肺者,属于肺之燥也。而古今治气郁之方,用辛香行气,绝无一方治肺之燥者。诸痿喘呕之属于上者,亦属于肺之燥也。而古今治法,以痿呕属阳明,以喘属肺,是则呕与痿属之中下,而惟喘属之上矣。所以千百方中,亦无一方及于肺之燥也。即喘之属于肺者,非表即下,非行气即泻气,间有一二用润剂者,又不得其肯綮,总之《内经》六气,脱误秋伤于燥一气,指长夏之湿,为秋之燥,后人不敢更端其说,置此一气于不理,即或明知理燥,而用药夹杂,如弋获飞虫,茫无定法示人也。今拟此方,命名清燥救肺汤,大约以胃气为主,胃土为肺金之母也。其天门冬虽能保肺,然味苦而气滞,恐反伤胃阻痰,故不用也。其知母能滋肾水清肺金,亦以苦而不用。至如苦寒降火,正治之药,尤在所忌。盖肺金自至于燥,所存阴气,不过一线耳,倘更以苦寒下其气,伤其胃,其人倘有生理乎?诚傲此增损以救肺燥,变生诸证,如沃焦救焚,不厌其频,庶克有济耳。
 
  〔清燥救肺汤方〕辛凉甘润法。
 
  石膏〔二钱五分〕,甘草〔一钱〕,霜桑叶〔三钱〕,人参〔七分〕,杏仁〔七分泥〕,胡麻仁〔一钱炒研〕,阿胶〔八分〕,麦冬〔二钱不去心〕,枇杷叶〔六分去净毛炙〕。

  水一碗,煮六分,频频二三次温服。痰多加贝母、瓜蒌。血枯加生地黄。热甚加犀角、羚羊角,或加牛黄。

上焦篇:温疟
上一篇
上焦篇:补秋燥胜气论
下一篇
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

相关推荐

  • 解儿难

      1.题词   儿曷为乎有难?曰: 天时、人事为之也。难于天者一,难于人者二。天之大德曰生,曷为乎难儿也?曰天不能不以阴阳五行化生万物,五行之运,不能不少所偏,在天原所以相制,在儿任其气则生,不任...

  • 原病篇

      1.六元正记大论曰: 「辰戍之岁,初之气,民厉温病。卯酉之岁,二之气,厉大至,民善暴死。终之气,其病温。寅申之岁,初之气,温病乃起。丑未之岁,二之气,温厉大行,远近咸若。子午之岁,五之气,其病温。...

  • 上焦篇:风温 温热 温疫 温毒 冬温

      1.温病者,有风温、有温热、有温疫、有温毒、有暑温、有湿温、有秋燥、有冬温、有温疟。   此九条见于王叔和伤寒例中居多,叔和又牵引难经之文,以神其说,按时推病,实有是证,叔和治病时,亦实遇是证...

  • 上焦篇:暑温

      22.形似伤寒,但右脉洪大而数,左脉反小于右,口甚渴,面赤,汗大出者,名曰暑温,在手太阴,白虎汤主之。脉芤甚者,白虎加人参汤主之。   此标「暑温」之大纲也。按温者,热之渐。热者,温之极也。温...

  • 上焦篇:伏暑

      (按:暑温、伏暑,名虽异,而病实同,治法须前后互参,故中下焦篇不另立一门。)   35.暑兼湿热,偏于暑之热者为暑温,多手太阴证而宜清。偏于暑之湿者为湿温,多足太阴证而宜温。湿热平等者两解之,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