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第三十九篇:举痛论

      黄帝问曰:余闻善言天者,必有验于人,善言古者,必有合于今;善言人者,必有厌于已。如此则道不惑而要数极,所谓明也。      今余问于夫子,令言而可知,视而可见,扪而可得,令验于己而发蒙解惑,可得而 ...

  • 第四十篇:腹中论

      黄帝问曰:有病心腹满,旦食则不能暮食,此为何病?岐伯对曰:名为鼓胀。      帝曰:治之奈何?岐伯曰:治之以鸡矢醴,一剂知,二剂已。      帝曰:其时有复发者,何也?岐伯曰:此饮食不节,故时 ...

  • 第四十二篇:风论

      黄帝问曰:风之伤人也,或为寒热,或为热中,或为寒中,或为疠风,或为偏枯,或为风也,其病各异,其名不同。或内至五脏六腑,不知其解,愿闻其说。      岐伯对曰:风气藏在皮肤之间,内不得通,外不得泄 ...

  • 第三十五篇:疟论

      黄帝问曰:夫痎疟皆生于风,其盖作有时者何也?岐伯对曰:疟之始发也,先起于毫毛,伸欠乃作,寒栗鼓颔,腰脊俱痛,寒去则内外皆热,头疼如破,渴欲冷饮。      帝曰:何气使然?愿闻其道。岐伯曰:阴阳上 ...

  • 第三十六篇:刺疟

      足太阳之疟,令人腰痛头重,寒从背起,先寒后热,熇熇暍暍然,热止汗出,难已,刺郄中出血。      足少阳之疟,令人身体解(亻亦),寒不甚,热不甚,恶见人,见人心惕惕然,热多汗出甚,刺足少阳。    ...

  • 第三十七篇:气厥论

      黄帝问曰:五脏六腑寒热相移者何?      岐伯曰:肾移寒于肝,痈肿少气。      脾移寒于肝,痈肿筋挛。      肝移寒于心,狂隔中。      心移寒于肺,肺消。肺消者饮一溲二,死不治。 ...

  • 第三十一篇:热论

      黄帝问曰:今夫热病者,皆伤寒之类也,或愈或死,其死皆以六七日之间,其愈皆以十日以上者,何也?不知其解,愿闻其故。      岐伯对曰:巨阳者,诸阳之属也。其脉连于风府,故为诸阳主气也。人之伤于寒也 ...

  • 第三十二篇:刺热

      肝热病者,小便先黄,腹痛多卧,身热。热争则狂言及惊,胁满痛,手足躁,不得安卧。庚辛甚,甲乙大汗。气逆则庚辛死。刺足厥阴少阳,其逆则头痛员员,脉引冲头也。      心热病者,先不乐,数日乃热,热争 ...

  • 第三十三篇:评热病论

      黄帝问曰:有病温者,汗出辄复热而脉躁疾,不为汗衰,狂言不能食,病名为何?岐伯对曰:病名阴阳交,交者死也。      帝曰:愿闻其说,岐伯曰:人所以汗出者,皆生于谷,谷生于精,今邪气交争于骨肉而得汗 ...

  • 第三十四篇:逆调论

      黄帝问曰:人身非常温也,非常热也,为之热而烦满者何也?岐伯对曰:阴气少而阳气胜也,故热而烦满也。      帝曰:人身非衣寒也,中非有寒气也,寒从中生者何?岐伯曰:是人多痹气也,阳气少阴气多,故身 ...

  • 第二十七篇:离合真邪论

      黄帝问曰:余闻九针九篇,夫子乃因而九之,九九八十一篇余尽通其意矣。经言气之盛衰,左右倾移。以上调下,以左调右。有余不足,补泻于荣输,余知之矣。此皆荣卫之倾移,虚实之所生,非邪气从外入于经也。余愿闻 ...

  • 第二十八篇:通评虚实论

      黄帝问曰:何谓虚实?岐伯对曰:邪气盛则实,精气夺则虚。      帝曰:虚实何如?岐伯曰:气虚者,肺虚也。气逆者,足寒也。非其时则生,当其时则死。余脏皆如此。      帝曰:何谓重实?岐伯曰:所 ...

  • 第二十九篇:太阴阳明论

      黄帝问曰:太阴阳明为表里,脾胃脉也。生病而异者何也?      岐伯对曰:阴阳异位,更虚更实,更逆更从,或从内或从外,所从不同,故病异名也。      帝曰:愿闻其异状也。岐伯曰:阳者天气也,主外 ...

  • 第三十篇:阳明脉解

      黄帝问曰:足阳明之脉病,恶人与火,闻木音则惕然而惊,钟鼓不为动,闻木音而惊何也?愿闻其故。岐伯对曰:阳明者,胃脉也,胃者土也,故闻木音而惊者,土恶木也。      帝曰:善。其恶火何也?岐伯曰:阳 ...

  • 第二十三篇:宣明五气

      五味所入:酸入肝、辛入肺、苦入心、咸入肾、甘入脾,是为五入。      五气所病:心为噫、肺为咳、肝为语、脾为吞、肾为欠,为嚏,胃为气逆为哕,为恐,大肠小肠为泄,下焦溢为水,膀胱不利为癃,不约为遗 ...

  • 第二十四篇:血气形志

      夫人之常数,太阳常多血少气,少阳常少血多气,阳明常多气多血,少阴常少血多气,厥阴常多血少气,太阴常多气少血。此天之常数。      足太阳与少阴为表里,少阳与厥阴为表里,阳明与太阴为表里,是为足阴 ...

  • 第二十五篇:宝命全形论

      黄帝问曰:天复地载,万物悉备,莫贵于人。人以天地之气生,四时之法成。君王众庶,尽欲全形。形之疾病,莫知其情,留淫日深,着于骨髓,心私虑之。余欲针除其疾病,为之奈何?      岐伯对曰:夫盐之味咸 ...

  • 第二十六篇:八正神明论

      黄帝问曰:用针之服,必有法则焉,今何法何则?岐伯对曰:法天则地,合以天光。      帝曰:愿卒闻之。岐伯曰:凡刺之法,必候日月星辰,四时八正之气,气定乃刺之。      是故天温日月,则人血淖液 ...

  • 第二十一篇:经脉别论

      黄帝问曰:人之居处动静勇怯,脉亦为之变乎?岐伯对曰:凡人之惊恐恚劳动静,皆为变也。      是以夜行则喘出于肾,淫气病肺。      有所堕恐,喘出于肝,淫气害脾。      有所惊恐,喘出于肺 ...

  • 第二十二篇:藏气法时论

      黄帝问曰:合人形以法四时五行而治,何如而从,何如而逆?得失之意,愿闻其事。      岐伯对曰:五行者,金木水火土也。更贵更贱,以知死生,以决成败,而定五脏之气,间甚之时,死生之期也。       ...